邵陽新聞網(wǎng)6月27日訊(通訊員 丁念玲 夏禹謨 胡艷琨)6月26日,隆回縣特殊教育學校勞動教育基地內(nèi),聽障生圍站在鴛鴦梨種植區(qū),系統(tǒng)學習鴛鴦梨種植技巧。
課堂中,勞動課教師先用手語分解“翻土深度”“種子間距”“澆水頻次”等關(guān)鍵要點,將抽象種植知識轉(zhuǎn)化為直觀指令;從“鋤頭握法”到“種苗埋植角度”,教師逐一演示,讓學生通過先觀察后模仿的方式來掌握動作細節(jié);最后以2-3人為一組,分工完成翻土、播種、覆膜,過程中通過合作交流解決“種苗歪倒”“土塊未敲碎”等問題,同步鍛煉團隊配合能力。
活動中,學生們的專注與探索令人動容,對他們而言,種植課的意義遠超農(nóng)事本身。這場別開生面的勞動課,不僅讓學生掌握種植技能,更在實操中錘煉耐心、協(xié)作力與生活自信。
該校以“適應性勞動教育”為指引,將種植實踐與特殊兒童成長需求深度結(jié)合。此次鴛鴦梨種植課,是學校勞動教育體系的縮影,從基地分區(qū)規(guī)劃,到“手語+實操”教學適配,再到“技能+心理”雙重育人,持續(xù)為特殊兒童鋪就“自立、自強”的成長路徑,讓勞動成為點亮特殊生命的星光。